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前川强

視覺藝術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混合媒介及裝置

地點

阿塞爾維伍德畫廊
皇后大道中30號娛樂行15樓D

開始日期

2017/09/19

結束日期

2017/11/07

子分類

混合媒介及裝置

地點

阿塞爾維伍德畫廊
皇后大道中30號娛樂行15樓D

開始日期

2017/09/19

結束日期

2017/11/07

前川强

簡介

簡介

阿塞爾維伍德畫廊榮幸呈獻前川強(生於1936年大坂)個展。展覽將會展出70年代末的作品,標示著前川創作生涯的重要過度期。 70年代可以被視為前川強離開具體派獨自發展之前的準備時期。隨後他發展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尋找到新的畫面空間。

前川強是具體派其中關鍵成員。他用不同的方法將粗麻布袋隨意塑形製作粗獷的波紋和凹凸的表面。在於表面潑灑強烈色彩的顏料。形造出如浮雕的抽像畫面,突破了傳統繪畫的平面性。至70年代中期,前川的創作出現重大轉變。他開始用更簡約輕巧的方式把不同的布料如白麻和綿病縫接,避免應用過多的顏料,從而突顯材質的物料性。
前川強專注於材質本體是繪畫表現主義的一種重要方式。選擇粗麻布袋是因為其粗野的原始性。為了履行具體派的”原創”精神,前川強把粗麻布袋重新鑄型、砌割並縫接成的摺痕,成為其創作的重點並達至獨一無二的原創性。 60年他開始將廻圈型的摺痕和粗麻質並合。透過獨特的肌理構造,以及即與偶然的特質,他的作品忠實反映了材質所歷的各種創作軌跡,產生了強烈的原始之美。與此同時,前川強非常有意識地知道當時繪畫所面臨的問題和極限。
50年代,具體派藝術家以不同方式挑戰繪畫的極限,將繪畫媒介重新定義和發展,使具體派走在前衛藝術運動的前端。到了1960年左右,具體派藝術家包括前川強進一步將油畫的二維空間推至三維空間。前川強當時的作品創造出強烈的原始力量。然而,要了解前川強藝術的真義,他的後期創作發展是不容忽略。
自具體派在1972年解散後,前川強懷著具體派著重創新的精神繼續創作。他更著意達到更原始的層面。他在布料的反面製造捲起的接縫,形成精巧的凹線。他故意減少顏料的運用,並降低色調,以呈現出畫作和物質本體的原始性。這些作品對比具體派時期的創作完全不一樣。他展開了新的旅程尋找畫面空間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運用細褶技術,把綿麻布料縫接形成清簡的圖案。直到80年代,他的畫作已經達到更爐火純青的細膩感,贏得高度重視和讚譽,獲得眾多藝術獎項。至今,前川強仍以一貫的步伐繼續向前,創造不可替代的藝術品。

參與藝術家:前川强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版的《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7》。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