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非非

視覺藝術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混合媒介及裝置

地點

牛棚藝術村14號單位1a空間

開始日期

2014/07/12

結束日期

2014/07/27

子分類

混合媒介及裝置

地點

牛棚藝術村14號單位1a空間

開始日期

2014/07/12

結束日期

2014/07/27

非非

簡介

簡介

去年同事因幫其兒子籌備有關循環再造的美術功課,特意在市場多買了小紙盒裝的牛奶和小膠樽飲品,飲用後便有足夠的材料拼湊功課。他還特意向我借了一支熱溶膠槍工作。今時今日這樣的美術習作或比賽已是司空見慣,作品大部份都合乎規格,展示出廢品再用的可能和美麗,可是它們又真的做到保護環境的目標嗎?如果沒有那習作,同事可能不用多買那些即棄包裝飲品,而減少了廢物產生,亦沒有需要用熱溶槍而少了溫室氣體排放。究竟這些習作又可否彌補其生產過程對環境的損耗?

“非非”就是把上述典型現象誇大,借環境保護、關注北極熊為名,製作雕塑及裝置展覽。透過展場裡層層遞進的演繹,由充滿玩味、會結冰的北極熊銅雕塑到列示製作雕塑展覽而產生的種種廢料及污染,揭示這藝術背後的黑暗與作品原本議題的衝突。邀請卡及部分展場內印附有 QR code 指示觀眾在網上瀏覽更多有關這展覽製作的詳盡資料和討論,通過這些紀錄和回應作為一項粗略的統計,估算這展覽計劃能否達至環境成本上的收支平衡。藉著這自我檢視創作過程,除了讓觀眾體現到創作與環境保護的關係,也希望喚起他們對自己生活小節的關注。「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莊子‧養生主》其實”非非”只是以環保為切入點,推而及之,把這概念套用在其他多樣複雜的當代議題上。人們為求達到某些目的而可能用了錯誤的手段,更甚的是手段把原先理念扭曲。因此無論藝術家或是觀眾都應盡量透徹了解事件和自己所做的一切,避免因外在的名目而可能墮入隱性的陷阱。

計劃英文譯名“isn’t’s own isn’t”是選取自著名美國詩人康明斯 E. E Cummings 的詩作“darling! because my blood can sing”,這是首有反戰意識的情境詩。

“……or here)let pitiless fear play host

to every isn’t that’s under the spring

– but if a look should april me,

down isn’t’s own isn’t go ghostly they

……”

那裡的”isn’t’s own isn’t”帶有一種自我否定,對自己無力的無奈感。在此便假借成原本理念與衍生手段之間的否定,人們到了尾段才發現自己被玩弄而所感到的無奈窘態。

主辦單位 1a空間
參與藝術家:凌展騰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版的《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4》。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