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一園六季

視覺藝術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綜合展

地點

Para/Site藝術空間
鰂魚涌英皇道677號榮華工業大廈22樓

開始日期

2020/05/16

結束日期

2020/11/15

子分類

綜合展

地點

Para/Site藝術空間
鰂魚涌英皇道677號榮華工業大廈22樓

開始日期

2020/05/16

結束日期

2020/11/15

一園六季

簡介

簡介

先是零零星星,然後是洶湧而至,從展覽原定開幕日期到實際開幕日的兩個月裡,所有的小事件都匯聚成一場大事件——它是如此熟悉,包含着突如其來的疾病、死亡以及我們對他人的恐懼;但它又是全新的,竟能輕而易舉地停下這個世界看似不可阻擋的車輪。未來或許會有很多不如人意的改變,我們也將必須隨之變化。在破碎的確定性中,一些已在醞釀的改變或許會更快到來,這包括我們工作、消費、共處和珍視彼此的方式,也包括藝術世界中的呈現、標語、姿態與接觸。其他的改變只能靠我們自行爭取與「助產」,並共同努力打破那些陳規與破敗。但我們尚不能看清的是,在籠罩着匱乏的未來、在割裂且狹小的空間中,我們將如何促成改變,歷劫重生。

是次展覽的前提,來自一種擁抱世界的願望以及穿梭世界的特權。在藝術機構尚能(有些許安全感地)向公眾開放的香港,也許我們可以拋開憂鬱,去反思在過去兩個月裡,展覽中有哪些東西已經過時了。在過去的藝術世界,許多藝術家都能擁有通常只屬於特權階級的對話、流動、知識與跨洲際的親密接觸——是次展覽正是這一現象的產物,身處加德滿都的藝術家同事們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幫助。作為加德滿都三年展的前奏,是次展覽象徵性地從命運多舛的公曆2020年中抽離,回歸到尼泊爾傳統的計時系統之中。這一系統將距今7個月的未來(在我們來看似乎已是永恆)記錄着2077年,在寫下這篇文字之時,我們仍計劃着在2077年舉辦此次三年展。在是次展覽之中,我們想談談走到這一季節的世界,它的掙扎、願景與激情。這個世界也許第一次真正開始承認,它被不同的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凝視、幻想與描述;這些人生活在不同的社區,擁有不同的歷史、規則、特質與視覺語言,而所有這一切都被稱為「原住民文化」。這種多元性正漸漸滲透到藝術對世界的表現之中 —— 這也是引導是次展覽的主要思想之一。曾經,我們時常喋喋不休地自我標榜着個人社會角色,將「推動改變」視為偉大的任務,直到這個季節 —— 改變帶着駭人的輕鬆,無處不在地縈繞着我們。

主辦單位 Para/Site藝術空間
參與藝術家︰Pacita Abad、Korakrit Arunanondchai、Bibhusan Basnet & Pooja Gurung、張恩滿、Mae Clark、Mary Dhapalany、Patrizio Di Massimo、Izmail Efimov、Naufus Ramirez Figueroa、Charles Gaines、Dominique Gonzalez-Foerester、Julia Mage’au Gray、Sheroanawe Hakihiiwe、郝量、Andrew Thomas Huang、熊輝、韋邦雨、Sudhira Karna、曲淵澈、Emma Kunz、林東鵬、劉窗、劉國松、Madhumala Mandal、Rebati Mandal、Britta Marakatt-Labba、 Ana Mendieta、J.D. ‘Okhai Ojeikere、Uriel Orlow、潘律、王博、Antonio Pichilla、John Pule、 Komal Purbe、Ashmina Ranjit、Citra Sasmita、Ekaram Singh、蘇詠寶、Batsa Gopal Vaidya、Brittney Leeanne Williams、楊沛鏗
策展人:康喆明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本地/非本地製作

本地製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