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 Kosuth與曾建華
視覺藝術

簡介
簡介
Para Site 藝術空間舉辦 Joseph Kosuth (1945, 瀕伊利湖, 俄亥俄州,美國) 與曾建華(1976,中國)之聯展。 Joseph Kosuth 的作品第一次於中國展出,是次展出亦是曾建華自2005年的個展後,於香港久違了四年的展覽。此展覽為 Para Site 藝術空間的中西藝術家合作系列開路。
曾建華準備了一個全新的文字、聲音及光裝置藝術作品《If Someone Calls It Art, It’s Kun(s)t》。藝術家把 Kosuth 的《L’essence de la rhétorique est dans l’allégorie》(1996) 融入其作品中,探討概念藝術中有關語言及後結構主義的概念 。 此作品進佔了 Para Site 藝術空間的主要展室。曾建華指此作品探究語言及文字的開放性、殘酷及「限制」,同時亦評論那些「冷漠、呆板、概念化的狗屁」以及「過度概念化」的表現方法。
此展覽展出十件 Joseph Kosuth 於1996至2008年間的作品,包括《Kurz, eine Metapher ist…(N. Goodman)》(1996)、《Double Meaning》(2005) 、《Andersen Self Described》(2006) 以及《A Grammatical Remark (Pescara)》(2005)。
Joseph Kosuth 是60年代紐約概念藝術運動的始創者之一,是現今世界著名藝術家之一。作為概念藝術運動的始創者,他的作品常探究哲學與語言,尤其是語言與意義之間的關係。他常用到 Ludwig Wittgestein 及其他後結構主意哲學家的意念。Kosuth 曾展出於世界所有重要藝術館及雙年展,包括四屆卡塞爾的「Documenta」以及三屆「威尼斯雙年展」。他的作品被收藏於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古根漢美術館及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曾建華畢業於 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s (倫敦) 及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他曾於 Yvon Lambert (紐約) 及 Pékin Fine Arts (北京) 舉辦個人展覽。 他亦曾出展於第十屆「里昂雙年展」、上海當代藝術館、奧斯陸國家藝術博物館、 奇亞斯瑪當代藝術博物館 (赫爾辛弗斯)、 香港藝術館的《路易威登:創意情感》以及莫斯科現代藝術博物館等。
參與藝術家:Joseph Kosuth、曾建華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版的《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0》。
資訊
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