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過去:中國創作的奧地利藝術五年展
視覺藝術

簡介
簡介
香港大學(港大)美術博物館將於2014年7月4 日(星期五)至8月24日 (星期日)舉辦 《擺脫過去:中國創作的奧地利藝術五年展》, 展出二十七位奧地利藝術家在中國創作的藝術品。
為慶祝奧地利及其國際藝術家在中國創作及藝術改革五週年,「中國」的過去與現況成為是次展覽主題。由奧地利政府提倡,這五年亦標誌著目前在國際化中的一個較長期的計劃,讓藝術家能夠在各地工作。
過去五年曾於北京、深圳、重慶及寧波展出的藝術品將於這個夏天在港大美術博物館展出。這一系列精心挑選的作品包括漢恩斯•波祈、托馬斯•韋伯•卡爾森、楊•科戈斯格爾德、西維婭·埃奇爾文、傑拉維德·尼斯拿、約翰·紐美斯堤爾、莫里茨·紐梅拿、柯德里·薩爾蒙、賓恩哈德·史多丁嘉、西維婭·溫科勒、史蒂凡•庫普歐、海默·瓦爾納的錄像裝置; 歐亞倫、佛朗茨·阿曼、安娜·荷夫寶雅、羅魯·馬耶、零拿·寶哈斯卡、傑零德·冼利拿的物件、裝置和圖書; 盧卡斯•伯克、卡瑞爾•杜德賽斯、喬治•法恩舒、蒂娜•希科格勒、海默·拉特納、湯馬士·柏高、安同·皮茲、依達·力琪、碧安琪·力琪、羅絲維塔•瓦恩格利爾和安德利亞•維茲曼的拼貼、繪畫和攝影作品。
每位藝術家除透過旅遊來豐富創作經驗外,更以實地工作和體驗生活之方式於新環境中建立個人藝術風格。故此,藝術家們並沒有形成系統式的文化交流,而是參與駐留當地計劃,通過自發的好奇心和微妙的翻譯擴闊視野。納西族部落以圖像而非文字作為溝通媒介可謂最貼切的比喻。情況就如藝術家透過各種物料、聲音、形體來傳達信息以求激發觀眾的幻想潛力。
代表這次展覽出展的二十七位藝術家當中,海默·拉特納自製插圖轉化成動畫,以便繪製一張大地圖,描述古今中外之人脈關係。羅絲維塔•瓦恩格利爾則呈獻馬賽克嵌花拼貼,展示中國藝術教科書裡的女性和男性頭顱被雕劃出來的效果。
展覽由奧地利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使館及奧地利創辦的藝術使館共同支持而得以舉辦。
參與藝術家:Hannes Böck、Thomas Weber Carlsen、Jan Krogsgaard、Sylvia Eckermann、Gerald Nestler、Johann Neumeister、Moritz Neumüller、Audrey Salmon、Bernhard Staudinger、Sylvia Winkler、Stephan Köperl、Heimo Wallner、Allan Au、Franz Amann、Anna Hofbauer、Ralo Mayer、Rainer Prohaska、Gerlind Zeilner、Lukas Birk、Karel Dudesek、Georg Frauenschuh、Tina Hochkogler、Heimo Lattner、Thomas Pakull、Anton Petz、Ida Regl、Bianca Regl、Roswitha Weingrill、Andrea Witzmann、Christian Schwarzwald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版的《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4》。
資訊
室內